來源:辦學指北
作者:Ruby
疫情所致,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地區暫停線下教學。沒想到,一年后的今天,教培機構需要再次“渡線下課向線上課轉移這個劫”。
可對大部分線下教培機構來說,僅有過匆忙轉線上的經歷,不是不夠規范,就是認為轉線上只是暫時無奈之舉,并未形成線下轉線上的標準化流程。
但時間不等人,寒假在即、突然轉線上,這個時候再談標準化流程多多少少有些晚了,倒不如規避掉線下課轉線上課的“坑”來的實際。
調研了幾十家教培機構,我總結了點:
與線下面對面授課不同,線上課程一般是一位老師同時面對近百位甚至上千位的學生,無法像線下面授那般觀察學生的真實反應、及時溝通。
因此,線上授課時,一定要優化授課風格,*授課感染力,爭取讓屏幕另一面的學生能夠沉浸課堂、認真聽講。
另外,備課時一定要反復演練,避免直播授課時出現口語、表達錯誤導致的課堂事故,畢竟線上課之后會被循環播放。
有個誤區是,很多校長認為線下課轉到線上課之后,學生不在機構里、不在眼前,學員的服務也就可以免了,反倒還能節省些*。
這樣做未免是把路“走窄”了,一定不能忽視學員服務。
因為線下課轉至線上課后,課程內容和方式很容易被模仿、不容易做出賣點,反而借助學員服務建立起的情感關系是拉開品牌形象和學生黏性差距的關鍵。
具體怎么做呢?
比如,為線上課學生配備班主任老師,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解答疑問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習慣等方面,從無微不至的關注和問題解決的及時性方面建立信任感。
去年“全民上網課”的一個經驗是,很多家長由于授課場景的改變,學生視力的負面影響以及對學習*的擔憂等原因,對線上課抱有抵觸情緒,退費的不在少數。
而且,盡管做好前面兩個方面可以大大降低退費率,但并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教培機構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制定好退費機制,并預留出充足的資金儲備,避免不必要糾紛的產生。
大部分教學型校長,都有著自己*、優質的教學經驗和優勢,但互聯網玩法、線上教學經驗的缺乏,是阻礙其順利轉線上課的鴻溝。
因此,了解、學習互聯網玩法勢在必行,比如,線上課工具的使用及調試、線上課程的運營和推廣、線上課件的制作等。
如果做好學員服務是建立學生對機構的信任感,那么,家校溝通則是收獲家長滿意度的有力措施。
線上課期間,培訓機構可以做些免費線上講座,拉近、維護機構與家長的親密度,這點上,新鄉的丁校長做的就很有借鑒意義。
去年年初疫情期間,丁校長機構的課程全部轉為線上,他敏銳地察覺到線上課期間的學生、家長異常焦慮,便邀請自己機構考上的老學員,舉辦了一場分享學習方法的線上活動,這場不用交一分錢、全公益的活動吸引到多人參加,家長們好評如潮,機構的品牌形象和家長的信任關系進一步加強。
當然,線下機構要想成功轉至線上、*程度降低由此帶來的損失,除了需要格外注意上面的個坑之外,課程質量也一定要有*,畢竟這才是競爭力的根本所在。
后,祝諸位校長線上課順利,*滿滿,早日度過寒冬!